可以這麼說,我以前從來沒有讀過莎士比亞,就連羅蜜歐與茱麗葉,我也是從電影看來的。
這次買的英文雜誌裡附贈了一本《莎士比亞十大名劇》中英文對照版,有空閒時間我都會翻一翻,順便背背單字。

《哈姆雷特》是莎翁最負盛名,且被人引用最多的一部劇本。
它與《馬克白》、《李爾王》和《奧賽羅》一起並稱為莎士比亞的「四大悲劇」。


《哈姆雷特》全名 《丹麥王子,哈姆雷特的悲劇》The Tragedy of Hamlet, Prince of Denmark又名 《王子復仇記》。

《哈姆雷特》主要角色:

哈姆雷特 Prince Hamlet —— 丹麥王子。為父王的鬼魂所困擾,要對殺父凶手復仇。經歷了痛苦的掙扎之後他達成了目的,整個王宮也陷入了死亡的恐怖之中。他最後也中了致命的毒劍死去。

克勞地 Claudius —— 丹麥現任國王。他是哈姆雷特的叔父,在哥哥死後繼任了王位。老王的鬼魂告訴哈姆雷特,他正是謀殺自己的凶手。他罪有應得,最後死在侄子復仇的毒劍下。

鬼魂 King Hamlet (Ghost) —— 哈姆雷特的父親死後化成的鬼魂。他被弟弟毒死時,哈姆雷特正在國外。

葛簇特 Gertrude—— 丹麥王后,王子的親生母親。老王死後她改嫁克勞地,在莎士比亞的時代這種關係被視為亂倫,所以引起了哈姆雷特的仇恨。她替哈姆雷特誤喝下了克勞地預設的毒酒,當場身亡。


簡單地來說,《哈姆雷特》劇情是這樣的:

哈姆雷特本來是丹麥的一個快樂王子。他正直的父王被叔叔毒死,叔叔篡奪了王位,並霸佔了他的母親。在國外上大學的哈姆雷特趕回國,他的父親的鬼魂告訴他自己的被害經過,要兒子報仇。

哈姆雷特為了報仇,裝瘋賣傻,尋找機會了解事實的真相。一次,他請一個戲班子演了一出殺兄篡位的舊戲,情節和他父親鬼魂所說的一樣。在演出過程中,他的叔父驚慌失措,從而證實了他自己的罪惡。

哈姆雷特決心報仇。但一次偶然的失誤卻把自己情人的父親誤殺了。他的叔父把他送到英國,想讓英國國王殺死他。但哈姆雷特在半路上偷偷跑了回來,回來後卻發現自己心愛的情人因父親死去及愛人(哈姆雷特)遠離而精神失常,誤入河中淹死。

叔父唆使哈姆雷特情人的哥哥和哈姆雷特決鬥,結果兩人都中了敵人的詭計。臨死前,哈姆雷特奮力刺死了叔父,為父親報了仇,但他沒有完成重整“顛倒混亂的時代”的大業。在這出悲劇中,哈姆雷特熱愛生活,反抗邪惡但卻思想多於行動,過於優柔寡斷;叔父荒淫無恥,奸險毒辣、詭計多端。

哈姆雷特的復仇行動,表達了文藝復興時期,先進的人文主義者要求衝破封建勢力束縛的強烈願望,哈姆雷特的悲劇反映了包括莎士比亞在內,整整一代人文主義者的悲劇。


《哈姆雷特》悲在哪?
因為它是一齣講述天倫相殘的故事,所以評論家認為《哈》是一部真正的悲劇,
要世人警愓絕不能做出違背良心之事,不然天倫慘劇是不可避免的。
莎士比亞的悲劇多是在「運」、「命」交錯產生~《哈》劇乍看之下似是「復仇」,但其實它探討的是人性的複雜、糾結,並擴及到「生存」、「死亡」、「道德」等哲學議題。
(剛剛那句讓我想到"藍色蛛蜘網"~這究竟是哈姆雷特與叔父間的糾葛?還是國王鬼魂與哈姆雷特的糾纏?還是哈姆雷特自己和自己的糾結呢?)

by the way
看完《哈姆雷特》和paper分享,結果得來這樣的結果:
「嗯,baby,我覺得莎士比亞很會說故事」
「…baby 因為他是寫劇本的啊,寫劇本的人本來就要具備會說故事的能力」
我覺paper是在應付我,因為我的心得基本上是句廢話的感覺。

「沒有啊,我覺得他筆下的人物性格都很鮮明,很有戲劇張力」
「嗯,」說話的字數變少,並且假裝在準備其他的東西。不過他說因為他只看過《奧賽羅》所以無法跟我深度討論。

最後這段對話,只是突顯了自己的村姑個性…
「 baby,原來《哈姆雷特》是一部這麼悲的劇…可是,明明它的名字聽起來像喜劇啊…」

「…baby…」paper停頓了一下
「妳是想到了《哈姆太郎》才覺得很像喜劇吧…」

噗,我臉上先是三條黑線,然後開始大笑,真像個白吃。



"To be or not to be,that is the question"「生存或毀滅,這是個難題」─《哈姆雷特》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ven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